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作為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區),九龍坡區于2021年11月正式啟動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采用“留、改、拆、增”多元模式,努力創造“商圈新紐帶、居民新家園、創業新天地”的美好生活。經過1年多的努力作答,項目一期正式交卷。一次有力的更新探索,帶著一座煥新的幸福老城,款款而至……
今天,4月28日,是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片區居民們值得慶賀的日子——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一期)集中竣工亮相。那些被居民日夜討論的新銳建筑、新奇商業和新鮮體驗,終于在萬眾期待中揭開了面紗。
過去的500多個日日夜夜,九龍坡區由區領導掛帥指揮,九龍城市更新公司精準實施,全區10余個部門、街道凝心聚力共同推進片區更新工作,一期項目所涉萬余居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環境、配套服務、生活品質乃至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
老廠老院變身商圈新紐帶
重塑布局通達八方讓老小區“融”進來
“老廠區家屬院竟能變成這樣,真是顛覆了想象!”當杭州上班的小肖回到民主村的父母家時,差點找不到回家的路,驚訝和驚喜寫滿一臉。
他發現,此前相對封閉的小區,現在與楊家坪商圈最大的兩個商業體——萬象城和西城天街實現了無縫連接?!澳阆嘈艈?,你能從高大上的世界名牌商都,徑直穿越到煙火氣直冒的老街商區,這個跨界,絕了!”
這樣的布局,包含著建設單位對民主村區位、產業、功能和未來的深層理解。
民主村片區是老建設廠家屬區,地處最繁華的九龍新商圈核心位置,總面積580畝,是老楊家坪商圈的1.4倍大。它夾在兩大商業體中間,卻因地勢落差大、無路直通、業態格格不入而相對封閉。片區內居民有傳統的生活消費圈,也有產業積淀,是有名的“火鍋村”,儼然一個緩慢陳舊的“內循環”。久而久之,民主村越發襯得落后而孤獨。
“民主村要實現全方位的更新,就必須融入到整個九龍新商圈的發展大局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本琵埑鞘懈鹿径麻L周云江說,經過周密調研和反復論證,“商圈新紐帶”被確立為新民主村的首張名片。
2023年剛開春,老居民們就欣喜看到,民主村最北邊與萬象城之間的堡坎屏障已夷為平地,變身12米寬的大道。緊接著,煙火氣最旺的最南邊,一條嶄新的電動扶梯,穿越馬路直達西城天街。截至目前,項目一期共改擴建了5條道路,打通了民主村片區與外界的“任督二脈”,形成了北連萬象城、南接直港大道的互通網絡,有效延長了商圈環線,讓民主村成為九龍新商圈發展格局的重要紐帶!
“家門口就是萬象城,但以前‘近而不達’,要繞很遠。亂停車的也多,愁人?,F在我和愛人每天晚飯下樓就逛萬象城,各個方向出行都方便多了?!本用耜惉幷f。
老屋舊事變身居民新家園
傳承文脈優化功能讓老生活“新”起來
民主村是建設廠搬遷后留下的家屬區,最老的蘇式紅磚建筑群,房齡超過70年,承載了幾代建設人的驕傲。然時間流轉中,昔日大廠風光漸褪,老房破損,配套老化,道路失管,社區功能漸漸缺失,不再能滿足居民所需,打造民主村“居民新家園”,迫在眉睫。
我們通過居民提議一群眾商議一社區復議一專業審議一最終決議的工作機制,依托‘三師進社區’和‘市民醫生’兩大活動載體,最大程度回應老街坊對自己家園的更新訴求?!敝茉平硎?,民主村區別于其他老舊小區的最大特點,是有著強烈的文化根基,在更新路徑的選擇上,必須兼顧“面子”和“里子”,既要更新優化功能,又要保留傳承文脈。更新方案最終定為綜合運用“留、改、拆、增”多種措施,完善生活功能、產業功能、生態功能、人文功能、安全功能。
環境的變化很快凸顯。一期范圍累計拆除違章建筑1.6萬平方米;所有樓棟都穿上了“新衣”;管線“蜘蛛網”都下了地;每棟樓有了專屬的標識,樓下小壩子有了新桌椅;回家的路變平整亮堂了,出入片區步行只需10分鐘,停車也方便了不少;商鋪裝修新潮別致,煙火氣很暖;街心花園、半坡聚落、各小區周邊的綠化在加速打造;智慧設備處處可見……
服務的升級備受期待。新建的社區公益食堂、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紅螞蟻志愿者服務驛站,貼心而周到地化解了老街坊關于生活方方面面的苦惱?!斑@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要打造成全市標桿,我們老年人特別高興,看病養老不用跑遠路,以后做不動飯了,還可以到食堂免費用餐?!本用耜惔匕⒁毯屠辖忝貌恢挂淮魏闷娲蛱竭@些新奇建筑。當聽到工作人員介紹新社區服務中心將集成學習體驗、社交互動等功能,可供全年齡段的人共享幸福時光時,老人樂呵呵地笑道:“能在熟悉的環境里安度晚年,真好!”
與此同時,民主村片區正對標打造黨建統領四方共治新模式,即“以民主村紅色管家黨群服務中心為一個中心,社區黨委、區商圈辦黨支部、九龍城市更新公司民主村項目黨支部、非公黨組織引領轄區為N個黨小組”的“1+4+N”共治模式,依靠項目新建的“三師進社區”工作站等載體,全力助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最令老街坊感動的是更新過程中對文化記憶的保留。整個片區提煉運用建設廠歷史變遷中的“西遷”“援建”“復興”建筑風貌元素,把原住民記憶深處的電影院坡坡、戲水河溝、游園壩壩覓址重現,成為一個“人文優先的市井煙火社區”。64歲的馮祖偉最關注蘇式紅磚房的保護利用,如今,他最熟悉的紅磚房獲得了新生:不僅保留了部分老墻體,設計上新舊呼應,內部空間也重新構建,將打造為城市更新文化展陳館。今天,紅磚房將迎來她的“首展”,邀你一起品閱民主村的“新生”。
老街老店變身創業新天地
新舊產業和諧共融讓老街區“火”出來
民主村片區的火鍋美食雖有名,但因缺乏統一規劃打造,整個片區產業布局凌亂、業態單一老舊,不利于未來社區、商圈產業發展?!袄^承并發揮民主村片區原有的資源稟賦,用產業賦能城市更新,打造民主村創業新天地,是我們的著力點?!敝茉平f。
經過反復研究,項目一期范圍最終規劃出3個區域來實現產業更新:最北邊為“新潮時尚”區,以新青年、新潮流、新消費的商戶為主,建有快閃廣場,可帶動街區入口流量;中部按居民生活習慣設定為“社區服務功能”區,以社區公益食堂、社區服務中心為核心,提供社區便民功能和公益功能,兼顧社區消費;最南邊設定為“市井煙火”區,取名“半坡聚落”,聚集的多為民主村原有老牌美食迭代新店。
整個產業更新過程嚴控招商門檻、比選優質項目,最終,在近200個競爭品牌中精選18個品牌落地。其中,新派潮牌有年輕人特別青睞的庫迪咖啡、ace paper策展商業、靠山路泰餐等,老牌美食有本土居民最愛的黃粽仁、牧馬人火鍋,更有上過央視的知名江湖菜品牌易老頭三樣菜等。新老產業和諧共融的布局,完美契合了創業者尤其是年輕創業者的預期。
“城市在改造更新,除了組織架構、環境空間模式的更新,更應更新的是內心。我們想要打造有溫度的空間、有畫面感的產物、有創意的思維,倡導新的生活理念。民主村就是我們實現這一系列構想的理想地,所以果斷租了一個攤兒?!痹诿裰鞔寰C合市場一眾菜攤中,盧千和幾位志同道合創業者的創意小空間開業了。
萬萬沒想到,他們首次出攤的方式是在攤位上搞了一場小型演奏會,架子鼓、電吉他、咖啡、潮流青年、時尚音樂與各種蔬菜,貌似毫不相干的事物,竟然極其和諧地呈現出來,打動了在場的每個人。
不少老居民欣然隨著音樂起舞。鮮艷的蔬菜、晃動的搖椅、優美的舞姿、愉悅的皺紋、松弛的音樂、歡快的鼓槌、爽朗的歡笑……一切的一切,都恰似在輕輕訴說著人們對民主村新生活的向往與期許,是那樣的美好,令人動容。(高曉燕/文 曹鳴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