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黨中央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審時度勢作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制造業是重慶榮昌區發展的家底,實體經濟是構筑未來優勢的根基。榮昌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著力點放在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上,堅持工業立區、工業興區、工業強區,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努力譜寫榮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榮昌將堅持立足工業實際、立足配套研發能力,全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以科技創新激發榮昌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大科研投入,推動創新改革。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財政科研投入機制,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構建績效導向的科技資源配置機制,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鼓勵企業提高研發投入比例,支持在榮科研院所增加研究支出。建立平臺機構,加快成果轉化。以核心技術的創新應用為突破,建立一流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高水平建設一批孵化載體、中試基地,加快建設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榮昌分院,構建“產業研究院+產業園區+產業基金”中小企業創新生態體系。注重人才培養,打造創新業態。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制定更積極、更開放的人才政策,建設人才培育實訓基地,加快形成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梯次,加大對企業、團隊、人才的表彰獎勵力度,實施科技型企業成長工程,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以產業補鏈強鏈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榮昌將全面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著力打造消費品、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和農牧高新為主體的“1+3+1”現代工業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集群規模向2000億級邁進。做實支柱產業。圍繞食品、服飾、陶瓷等主要消費品,大力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在榮落地,打造健康食品加工基地、中國西部服飾產業基地,建設中國(西部)陶瓷之都,構筑對經濟發展起著引導和推動作用的支柱產業體系。做大主導產業。大力引進PCB上下游優質企業,培育高端裝備產業,推進生物醫藥高端化,打造200億級生物醫藥、300億級電子信息和500億級智能裝備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優化產業服務配套。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專業化,重點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數字服務等配套產業,促進民營服務企業向制造業生產全流程、全產業鏈的滲透融合。
以平臺載體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榮昌將突出工業集約化、規?;l展,建強用好國家高新區這個載體,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平臺。把高新區做“大”。提質擴容核心區至50平方公里,擴大管轄區至100平方公里,優化空間和產業布局,形成層次分明的產業布局框架,推動有基礎的鎮街、園區納入高新區,形成“一區三組團多園”發展格局。把高新區做“強”。修編國家高新區規劃,強化資源要素節約集約利用,落實主導產業集群用地指南,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打造全國百強高新區。把高新區做“特”。圍繞全國首個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這塊“金字招牌”,做強與畜牧業、種植業所關聯的制造業,機械設備等工業裝備,智慧制造、畜牧科技等現代科技,飼料、獸藥等產業助農牧、興農牧,同時與四川省瀘州市、內江市、自貢市共建農牧業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示范西南、影響全國的農牧高地。
以優質發展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榮昌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建設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貫徹到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健全重點案件歸口辦理和“府院聯席會議”機制,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持續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健全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和動態調整機制,建設商事糾紛解決中心,實現更多政務服務網上辦、就近辦、馬上辦。營造舒心安心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橋梁紐帶作用,堅持政企常態化溝通,完善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制度,持續開展“百名干部進企業”活動,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供給難、渠道難等問題,合理縮減各類資產準入負面清單,以開放的態度吸引投資建設,持續優化開辦企業服務。
以綠色低碳實踐支撐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榮昌將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的系統觀念,積極探索綠色工業、綠色制造的發展路徑,全力打造榮昌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聚焦“兩高”“雙控”。全面落實能耗“雙控”政策要求,加強對高污染高耗能“兩高”行業的綠色發展引導,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圍繞“雙碳”目標,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引導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全流程綠色化升級,推動民營經濟綠色低碳轉型。聚焦減污治污。加快構建“三廢”循環利用工業體系,加大工業污染物回收處理力度,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靜脈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深入挖掘“三廢”價值,大幅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培育和引進優質綠色環保裝配式生產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推廣應用。聚焦監管筑防。加大防污節能監察力度,不定期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建立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污染處理臺賬,完善企業項目引進審定流程,堅決拒絕高污染項目進入榮昌。
以區域開放融合助力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榮昌地處成渝發展主軸黃金聯結點上,具備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將展現榮昌作為、展示榮昌擔當,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橋頭堡”。提升開放能級。啟動建設公共型保稅倉庫,逐步建成榮昌綜合保稅區。與產業關聯度高的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建立權益分享、稅收分成等合作機制,探索產業合作新方式。辦好辦優中國畜牧科技論壇、“一帶一路”國際陶瓷論壇等,推動技術溝通、貿易暢通、資金流通。提升融合能級。下好川渝合作先手棋,做實區域產業聯盟,推動與毗鄰地區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打造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積極推進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探索跨行政區融合發展,協同提升國家級開發區承接產業轉移功能。提升協調能級。高質量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試點任務,為城鄉融合發展探索能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路徑。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探索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收儲平臺,創新城鄉資本、要素雙向有序流動機制。深化“三變”改革,推動農村各類資源資產化、市場化,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共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 高洪波)